中國500強發布 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 煤炭鋼鐵業績改善
發布日期:2019-08-28 瀏覽次數:1108
財富中文網于北京時間2017年7月31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該榜單由《財富》(中文版)與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合作編制,考量了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中國上市企業在過去一年的業績和成就。
今年中國500家上榜公司的總營業收入達到了33.54萬億元,較去年大漲9%;凈利潤達2.8萬億元,增長約2.2%;營業收入和利潤增幅較去年均有明顯回升。今年企業上榜的年營收門檻為113.23億元,首次突破百億。
榜單頭部依然是三足鼎立: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國建筑,其中前兩者的營收之和超過了全部500家上市公司收入的十分之一。緊隨榜單三巨頭的上汽集團繼續保持并擴大了國內車企銷量冠軍的優勢。繼去年首次進入前十,今年中國平安排位繼續升至第五,蟬聯保險業第一位和非國有企業第一位。
新上榜企業中包括部分新上市的重要中國公司。綠地集團正式登陸A股后,憑借2016年業績登上榜單,并成為房地產行業冠軍。另一家眾人矚目的公司第一次登上榜單就名列第112位——它就是擁有龐大快遞網絡的順豐。
行業方面,互聯網服務行業累計收入同比增長36.7%。房地產行業上榜公司數量增加了8家,在今年500強中占比超過10%。
雖然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最賺錢的依然是中國工商銀行,實現凈利潤2,782.49億元,比上年增長0.4%。但是,最賺錢公司10~20位出現了兩家民營公司——騰訊和阿里巴巴。其中騰訊的利潤率高達27%,在利潤率子榜上也位列前40家企業。
不過,難以否認的是銀行依然是榜上最賺錢的公司群體。我們的特約作者李偉教授這次提到了“金融隱形稅”的概念,而這背后的源頭是中國政府一邊要控制金融體系為己所用,一邊又要面對偏離市場化的金融體系帶來的巨大扭曲:金融機構的高門檻、缺乏競爭導致資金配置的低效,實際上是在向實體經濟和儲戶征收“金融隱形稅”。如何加大銀行業競爭,提高實體經濟的收益率,讓老百姓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已經成為了這份榜單背后所有人的關注點。